甘药扶贫千乡行——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走进宕昌县狮子乡阴山沟村,一排排红顶瓦房整齐明亮,一条条平坦水泥路干净整洁,一盏盏白色太阳能路灯有序排列,整个村庄处处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2019年1月以来,在狮子乡党委副书记李志文的带领下,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全村158户、63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面脱贫。

2002年9月,19岁的李志文从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乡镇,18年间他一步一个脚印,从计生专干走到乡党委副书记,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组织村民集体外出务工等方式带领大家一步步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促团结、包整顿,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中,李志文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在狮子乡七个村全都建立了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按时督促开展村支部组织生活会,深入推进“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组织制度,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2019年,全乡开展党员培训8期226人次,新发展党员10人,目前全乡党员人数已达324人。
摸家底、找穷根,走访村情民意
李志文坚定扶贫为民信念,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与村两委班子开展产业帮扶,制定“一户一策”,鼓民心、凝民智、聚民力,为群众办实事。为了精准扶贫,他一遍遍深入阴山沟158户贫困户家中,逐一开展走访,对贫困户进行全面核实,详细了解困难情况,完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2019年他联系到新疆用工单位,组织本村183余人集体外出务工8个月,人均收入4万元左右。
李志文不畏工作中的艰苦条件,吃住在单位,每月回家一两次,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阴山沟村支书冉建红说“李志文同志不仅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办实事、挖穷根,做山区扶贫路上的点灯人
要想彻底解决阴山沟村的贫困问题,就要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和集体经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宕昌模式”作为新兴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为一体、村办合作社组团发展、贫困民众参与“三变”改革受益的带贫机制。李志文边学边做边琢磨,他经过多方调研并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提出在村里原有五个合作社基础上,新增蕨麻猪养殖业和木耳种植业,并鼓励村干部和建档立卡户带头创业增收。
阴山沟村主任王新平家中原有20亩地,一直在种植中药材,李志文鼓励他创办养殖合作社,进行蕨麻猪养殖,因为蕨麻猪肉质好,味道鲜美,基本不愁销路。在几番劝说和市场调研后王新平动心了,但整个养殖场启动资金需要76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王新平又犹豫了。
2019年5月,李志文牵头村办合作社入股“平博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26万元,专门到迭部县购买了90头种猪,并请技术人员指导养殖,19年底合作社出栏56头蕨麻猪,每头能卖到3000元左右,销售额达到了15万元。合作社的成功经营带动脱贫16户、52人,解决2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每人每年能拿到24000元的工资。
谈到李志文,这位山村汉子充满了感激之情:“阴山沟村的产业壮大,离不开李书记的新思想,他不仅吸收外面好的经验,好的资源来帮助我们,还帮我们解决缺项目,缺资金的问题,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让许多人挣到了钱,住上了好房子!”
在创办养殖合作社的同时,李志文还鼓励阴山沟村贫困户袁小军创办“天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木耳种植,这个项目启动资金需要80余万元,李志文又牵头村合作社入股了15万元。大棚、厂房、办公室相继建设完成,合作社总面积达20余亩,木耳年产量达6000公斤。不仅解决了每亩土地400元的流转费用,还带动脱贫22户,100人,解决了18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每人每年能拿到12000元的工资。
“李书记始终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己的家来操心,哪个村民小组没水、没电、没路他都了如指掌,谁家劳动力不足、老人患病、孩子辍学,他都一清二楚。
我没有学问和技术,书记鼓励并帮助我创办了木耳种植合作社,带我脱贫致富,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很感激他!谈到李志文,袁小军满怀激动地说。

树信任、抓风气,打造美丽乡村
扶贫工作不仅要只争朝夕,更要久久为功。2019年,李志文以打造文明乡镇、无毒乡镇为重点,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主要内容,通过摸排调查、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推进村内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18年来,李志文从胜任工作,再到让老百姓满意,靠的是一颗真心,一颗实实在在为乡村发展,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心。
2019年10月,李志文因工作突出,被陇南市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19年前宕昌县狮子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771户,3211人,贫困发生率55.9%。李志文任职狮子乡党委副书记至今,贫困户仅剩91户,229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3.99%。
在狮子乡未来发展规划中,李志文充满了干劲,也为自己定下新的目标:“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帮扶工作队要继续开拓思路,创新方式,在巩固原有7个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打造“五小产业”,发展小庭院、小手工、小作坊经济产业,小规模养殖产业和小杂货部产业。稳定狮子乡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三类对象,保证每个人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李志文的带领下,一条条致富路在阴山沟村铺就,一个个产业合作社在狮子乡落地生根,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宕昌县逐渐展开。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80后乡镇干部,无惧风雨、开拓创新,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睿智改变现状,用真心感染群众。正是因为许多像李志文这样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我们脱贫攻坚的大业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 2019-12-26扛起责任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 ——2019年甘肃省“最美扶贫人”事迹摘登
- 2020-03-1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驻村坚守 倾心帮扶 ——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第一书记黄振华的扶贫故事
- 2020-02-13扛起责任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甘肃省“最美扶贫人”事迹摘登
- 2020-03-31“我深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富了变美了变好了”——追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干部张小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